回顾|民艺工坊第七期「竹够好玩.芸锦框制作之体验」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BY:

DEC:2019-04-01

3月23日,民艺工坊第七期活动「竹够好玩.芸锦框制作之体验」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如期开课。本次课程邀请了竹芸工坊的老师们进行授课,学员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了精美别致的竹编芸锦框作品。

 

课程开始,竹芸工房的老师向学员们介绍课程相关背景,图文并茂讲述竹编工艺的起源与发展、竹编的种类与艺术特征、竹编工艺的制作流程等。学员们被深深吸引,聚精会神地听着。紧接着老师向大家介绍材料包的使用,其中竹编最重要的竹篾采用宽2毫米的细竹丝,薄而坚韧,便于编织出丰富又精美的图案。看着都是非常熟悉的材料,但是怎么编,怎么编好看还要等老师讲解后才能知道。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本次课程中主要学习的是八角眼的编织图案。

听完讲解后,对照着材料包中的图纸,大家开始着手制作。看似容易,亲自上阵才能体验困难重重,制作完成一个东西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许这就是手工制作的魅力所在。首先,因为竹篾薄而轻,前几片竹篾容易滑动不易固定,老师说在竹篾上喷些水就不容易散开;此外,想要编织出的八角眼纹理整齐有序,这就要求学员们在制作时需全神贯注,再在编织完横向与竖向的竹篾后根据图纸进行调整,这既是眼力活,也是技术活。在制作现场,学员们对于手头的工作屏息凝神,一根根竹篾在手中穿梭着,在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它们变成了一张张漂亮的编织面。由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掌握方法后学员们进步飞快,编织完后本次制作的任务就完成了大半。

夕阳西斜,透过瓦墙,穿入厅内,将制作完成的八角眼芸锦框照得闪闪发亮。本次的芸锦框制作体验,拉近了传统竹编手工艺与民众的距离,让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冰冷的名词,而成为了手中有温度的作品。

策划:雪润枝

授课: 竹芸工房

项目助理:林晶滢 陈则以

志愿者团队:竺央 曾佳豪

海报设计:宋启明

摄影支持:刘永戈

Email:PE-craftsmuseum@caa.edu.cn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关于民艺馆展览更多信息,请关注民艺博物馆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编辑|林晶滢

责编|雪润枝

审校|金晓依

审定|杭  间  吴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