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回顾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BY:

DEC:2019-05-27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群向社会和公众推出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公共教育活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结合《黄杨木雕之春——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专题展览推出了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教授进行的“黄杨木雕之春”专场导览,黄杨木雕工艺美术师的“黄杨木雕”非遗活态演示,民艺工坊《福雕黄杨.黄杨木雕制作之体验》手工体验课程,以及一系列线上展览:“中国美术学院「皮影数字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VR全景系列展览”等活动。

1、馆长导览|《黄杨木雕之春——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展览

(1)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 吴光荣教授 专场导览

 

当天上午,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教授对青少年进行了专场导览,吴光荣教授带领青少年参观了《黄杨木雕之春——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展览,依次参观了“福雕黄杨”、“观俗塑礼”、“雕写百态”、“纳天为雕”和“寄雕未来”五个展览板块。以生动诙谐的语言结合生活趣味讲解着黄杨木雕的作品及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黄杨木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希望大家关注民艺生气勃勃的日常生活价值创造,理解背后深层的传统文化内涵。吴光荣教授提出了自己对青年学生的期望,希望他们在未来不仅关注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使听者受益匪浅。

(2)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 杭间教授 专场导览

 

杭间教授在当天晚上的《黄杨木雕之春——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的专场导览上说到:“民艺是生活的艺术,更是属于民众的艺术。‘民间’一词,在大航海时代过去之后,在20世纪博物馆发展中具有进步的意义。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博物馆的未来将更民主,更多元。关注生气勃勃的日常生活价值创造,是因为民间的创作具有恒定性,正如歌德所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是会更新迭代的,但实物永存,可以被不断解读,代代延续,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全球化的当下,一个真实的我们。”

 

杭间教授还说到:“‘百姓日用即道’,此‘道’非老子的‘道’,而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智慧和能量。未来科技无论如何发展,人能更多把控的力量,是与自己的身体、情感有关的方面。现在浙江乃至中国的手艺创作,也面临与日本相似的窘境:传承人的缺乏,观赏方式的转变,标准化生产的难度等问题,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传统手工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生产,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使用。”

 

“回望黄杨木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从早期作为建筑装饰构件的一部分,不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到通过脱胎质变,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样式的架上雕塑——一个可四面都可观赏的,具有寓意的艺术品。其题材多以节日风俗、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为主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凝视着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不禁思考这些题材为何会出现在这些区域?题材与题材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影响到民间生活的价值观?工艺师们在创作过程中,除了深入生活,多从形式上参考了历代画本上的造型样式,这传承了中国审美范畴的造型法则和理想,而其中传递的内容则是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与隐喻。当这些精美的工艺品销往各个海外目的地,也是一幅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路线图景。”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黄杨木雕”非遗活态演示(王晓秋、陈宗立)

 

当天上午,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黄杨木雕”非遗活态演示中,工艺美术师王晓秋、陈宗立现场示范黄杨木雕的制作过程。他们边示范,边讲述黄杨木雕所需要的材料特性,还讲了工艺流程和制作工序。制作工序一般分为塑制泥稿、选择材料、凿打粗胚、镂雕实胚、细部修理、擦砂磨光、细刻和上光等十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需要艺人们付出极大的智慧和精心的劳作,要做到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参观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手工艺人积极交流,表现出对于黄杨木雕的极大兴趣。

3、民艺工坊第九期《福雕黄杨.黄杨木雕制作之体验》

 

当天下午进行了民艺工坊《福雕黄杨.黄杨木雕制作之体验》手工体验课程。在课程开始,老师以PPT的形式,介绍了黄杨木雕的相关背景知识,讲解制作步骤及木雕工具的种类。接着老师向大家介绍不同刀具的使用方法。制作木雕的刀具主要分三种:平刀、圆刀、三角刀。其中平刀用来雕刻大的形体块面,圆刀用来刻画凹凸起伏处,三角刀则用来雕刻装饰线纹。本次课程中主要雕刻的主题为“弥勒佛”和“动物小羊”。

 

在看过老师示范后,大家对照着模型开始动手雕刻。自己上手,就发现障碍重重,每一刀都不容易下手。老师为每位同学耐心的改正握刀姿势,并提醒大家雕刻时可以借助肩膀的力量发力,以增强下刀时的力度。同时,雕刻时需要采取战术,先修平、后深入。用平刀按切块面的方式,将形体大转折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用圆刀刻画出凹凸起伏的褶皱、弧度;最后用磨砂纸打磨光滑。在雕刻过程中有时下刀的方向与木材生长方向相逆,这时强行雕刻会出现刻破的情况,需要调转手中的黄杨木,顺势而刻。经由一道道工序,原本普普通通的一段黄杨木,像是褪去了层层外衣,显现出清晰生动的精美造型。本期课程,通过现场传统工艺技法的示范,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机会,让民艺走向公众、走近人们的生活。

民艺工坊第九期《福雕黄杨.黄杨木雕制作之体验》

4、线上展览:中国美术学院「皮影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美术学院承担的“皮影数字博物馆”将正式上线。该项目以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藏皮影为依托,通过图文、影音和动画等形式展现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皮影领域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管理并实现永久保存。将学术与科普、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建立起了一个内容完备、资料详实、界面友好、检索方便的专题性科普网站。该项目已采集4.8万余件皮影图像资源,涵盖全国各地、各流派的皮影造型;同时,还录制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700多个皮影表演节目。

登录方式:

“皮影数字博物馆”网站 http://shadow.caa.edu.cn

◎ 线上“皮影数字博物馆”展览入口: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官方微信号或扫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

5、线上展览: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VR全景展览集体上线

全景展览包括: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

《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

《光之容器——第二届杭州当代玻璃艺术展》

《江南国匠——当代苏州园林与生活艺术展》

《民艺中国——器物系列展》

《人在草木间——中国茶生活艺术展》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雷圭元特展》

 

◎ 线上VR全景展览入口: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官方微信号或扫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

【总策划】杭 间  吴光荣

【策   划】雪润枝  

【展览支持】李计亮

【研究支持】任晓炜

【典藏支持】黄 艳  马 群

【公共教育】雪润枝

【行政协调】何柳映

【项目助理】林晶滢  宋邹邹  黄文莉

【视觉设计】宋启明  洪 展  周 楠

【摄影摄像】刘永戈

【志愿者】顾家僖  曾佳豪  贾毓秀  李香玉  朱诗韵

【主   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地   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


关于民艺馆展览更多信息,请关注民艺博物馆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编辑|林晶滢

责编|雪润枝

审校|金晓依

审定|杭  间  吴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