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 |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400余件剪纸作品亮相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BY:

DEC:2019-06-23

2019年6月21日上午10点,“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展期至8月18日。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研究部负责人任晓炜老师主持。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吴光荣教授致辞,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参展艺术家代表、本次展览空间剪纸创作的作者栾旭初先生,中华文化促进会王石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捐赠艺术家代表周爱军女士分别发言。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为捐赠人代表张树贤先生、丛树峰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是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浙江美术馆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为学术支持单位。总策划为许江、杭间,策展人为吴光荣、王来阳、张旭敏。集古文献、图片资料,展出了来自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等19个省市地区,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0余件剪纸作品,主要有神祗崇拜、民风民俗、日常生活,以及熏样、文献等诸类。本期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燕尾巧裁春夏秋冬;二、纸中寻梦东西南北;三、镂空成纹喜上眉梢;四、福纸千年瓜瓞绵绵。在本次展览中,在七号展厅系统的展示了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生前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与手稿。王伯敏教授所著《中国民间剪纸史》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部以剪纸为专题研究的剪纸史著作。这部著作对剪纸的历史溯源、历代文献、考古实物、近代剪纸风格、剪纸艺人以及剪纸的方法、手法论述详实,追踪剪纸的风格起因、变化和根源,以及地域化的原因。《中国民间剪纸史》是一种学术范式,它界定了民间美术史这门学科的开端,强烈地急需给“农耕文化”一个说法,这是王伯敏先生的语言塑造力。他的著作就像受了农耕文明的驱动,用睿智而极富前瞻性的词句表达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乡土的眷恋和民间美术引人入胜的魅力,把人们的视觉方向导入一个农耕文化的环境。

 

福纸千年,薪火相传。中国剪纸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有活力的精神与审美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的魅力。“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以丰富的作品为主线,全面地展现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以促进与推动剪纸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吴光荣教授致辞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栾旭初先生发言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发言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爱军女士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为捐赠人张树贤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杭间教授为中国美术学院保卫处副处长丛树峰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研究部负责人任晓炜老师主持

开幕式嘉宾合影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艺》杂志执行主编孙建君教授;陕西艺术馆研究员陈山桥先生;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树贤先生;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爱军女士;浙江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女士;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栾旭初先生;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孙淼先生;浙江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张旭敏女士;浙江民协剪纸研究会副会长王萍女士;河津市尚义轩剪纸艺术中心杨毅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教授;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著名设计师、收藏家赵燕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袁由敏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王其全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李玉普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系主任毕斐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主任、中剪会副会长王来阳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系檀梓栋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保卫处副处长、本次展览捐赠人之一丛树峰先生等。

 


 

现场图片:


“燕尾裁春.剪纸的传承与未来”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结束后,现场嘉宾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燕尾裁春.剪纸的传承与未来”的学术研讨会。围绕“剪纸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非遗视角与剪纸的重塑”为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艺》杂志执行主编孙建君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发表了精彩的研究和观点。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说,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所受到的重视以及推动显然不够。缺少干预,这也从另外一方面保留了它的本真,即艺术家发自内心的创作激情,因较少受到市场经济和应用性对象的影响,保持了文化、血脉、民俗淳朴的特性。剪纸要发展,剪纸本身的形态要发展,剪纸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面的应用也应该发展,它的研究更应该发展。今天我们民艺博物馆来做这个展览,只是做了一个汇集。我们应该对剪纸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剪纸的分类,剪纸的文献、出版物以及剪纸艺术家都应系统的研究与整理。

 

中华文化促进会王石主席认为,剪纸展览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是一种象征,是承认和欣赏,但剪纸的研究落后于剪纸的历史现状。他认为剪纸的研究要超越民间,超越民俗。传统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存在。在传统的艺术中间,剪纸所潜在的那种现代元素、或者现代艺术的基因,既是现代艺术的根据,也是传统艺术发展的前提。局限和突破的问题,古代和现代的问题,以及中国和西方的问题,都是剪纸所面临的机遇。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吴光荣教授认为,民艺博物馆的责任越来越重要。通过平台搭建,展览推出,召集大家来整理和研究民艺,把中国的民艺通过新的方式进行研究、整理,让它重新回到生活中来。博物馆的未来需要有更多的作品,如果作品能够被保护、收藏、研究,比作品藏在哪里看不见,更有价值。

 

陕西艺术馆研究员陈山桥先生在研讨会上提到:剪纸艺术的造型有一个造型体系,有一个色彩体系,还有在民俗应用中有禁忌体系,非常博大。里面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次展览大部分剪纸是源于民俗的,能看到原滋原味的民间造型观念、艺术手法,感觉非常好。剪纸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民俗的,主要用于生活,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民俗活动息息相关。民俗剪纸是人与人,人与神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间剪纸不是一个单向的,不仅是一个造型,它是一个立体的文化。剪纸文化是一个大文化,里面承载着的是一种厚重的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教授说到:大量的民间美术的背景是它的生活土壤。以前我们在80、90年代研究美术的时候,是把它纳入到大美术的范畴当中的,后来慢慢把民俗的因素提炼出来了。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忽视它的生活背景,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的民俗、民间艺术在现代的发展中都遇到了几个问题,现在有几个方向可以努力。第一,对于传统的艺术本身的一种保存和研究。在传承和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把传统的研究要做得非常深入。另外,是传统的剪纸需要发展。即要对剪纸本身的发展,还要把剪纸和其他媒介的相结合。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的重要的核心是它的造型以及造型的思维。我非常惊叹于剪纸的符号,它可以在不同的部位表现不同的结构与内容。不管是精英艺术也好,民间艺术也好,它连接的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系主任毕斐教授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中有几个领域特别重要,一个是史前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作为剪纸艺术,有两方面可以讨论。一个是作为艺术的剪纸。比如说像西方的毕加索和中国的艺术家都是把剪纸作为艺术来看待的。我觉得可以把剪纸艺术作为艺术研究来观摩。还有一层意思是作为民俗的剪纸。作为民俗的剪纸,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特别有价值,尤其是研究实践艺术。那就是作为民俗的剪纸这里面有基因,这个基因蕴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符号在其中。这些符号又因为各种原因缺失了。我们的前辈王伯敏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对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通史方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篇幅给了民间艺术这个门类中的剪纸,还有专著专门谈剪纸这一部分。美术史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比如说风格的问题,通过风格或者行为分析来探索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它对我们研究古代中国可以带来一些启发。我们通过剪纸这种形式可以发觉它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可以通过美术史的方法来发觉一种民族心理。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脉络尤其是美术史是很有启发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艺》杂志执行主编孙建君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关于“民间剪纸与戏曲文化”的报告。他说,中国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戏曲故事、吉祥观念和民间习俗方面。每个时期的地域文化,都会产生它特有的艺术形式,透过民间剪纸的纹样和装饰,人们可以领略到某个民族、地区、时期、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它犹如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不仅照出各族人民劳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语言,反应了各族人民的情感生活与生命追求。民间剪纸的每一种纹样、每一个形象、每一个构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就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叶小舟,负载着至今尚未被科学认知的,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多种文化信息和符号象征。作为民间装饰艺术的剪纸,在表现戏曲题材的同时,联系民间的欣赏习惯和生活风俗,并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当地民众所熟悉的地方戏曲剧目,从而形成了戏曲剪纸强烈的地方特色,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王来阳副教授讲到,剪纸从我们的文化思考或是体验领域来看,它很独特,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艺术的生活方式,人的情感重塑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剪纸具备通俗的文化符号象征,是一种情感,朴素又真切。我们今天的剪纸,之所以还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是因为它延续了我们对自己本土生活方式的理解。

 

学术研讨会现场

展览架构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浙江美术馆

【学术支持】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总策划】许江、杭间

【策展人】吴光荣、王来阳、张旭敏

【行政总监】金晓依

【展览执行】李计亮、任晓炜、雪润枝、黄艳、何柳映、马群、吴龙、张琳、吴佳钰、贾润萱

【文字撰写】任晓炜

【藏品管理】黄艳、马群

【公共教育】雪润枝

【视觉设计】洪展、周楠

【展览助理】宋健、宋邹邹、林晶滢、黄文莉、焦禹铭、许君、武嘉伊、陈璐瑶

 


展览时间:2019年6月21日-8月18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2,3,5,6,7,8号厅


关于民艺馆展览更多信息,请关注民艺博物馆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责编|雪润枝

审校|金晓依

审定|杭  间  吴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