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 |民艺工坊第十一期「竹够好玩·竹编铃铛制作之体验」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BY:

DEC:2019-11-18

【民艺与社会美育】民艺手工体验系列课程——体验民艺手工,感受民艺之美

“民艺工坊”是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的一项公共教育项目。为传播民族手工文化,满足公众参与博物馆的需求,民艺博物馆设置了一系列基于传统民艺与自然素材,以日用生活器物为载体的民艺手工体验课程。为公众创造民艺学习的机会,分享、交流民艺的知识与技法,让参与者在体验民艺的制作中,加深对民艺的认知,提高对民艺的兴趣,感受民艺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

【活动主题】「竹够好玩·竹编铃铛制作之体验」

【活动时间】11月23日(周六),13:30-16:00

【年龄】成人工坊

【人数】30人

【费 用】免费

【材 料】材料包:5mm竹篾、竹丝若干根、小铃铛若干个、中国结一个

【报名方式】请在文章下方留言:姓名+年龄+电话,以短信方式通知。请于上课前15分钟进场

 


 

【课程介绍】

竹编工艺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由竹编工艺做成的物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物品。在中国古代,由竹编做成的各种物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竹编工艺由于受到其他现代材料的冲击,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竹编工艺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焕发出生机。

 

竹编工艺的技法和造型的多变,造就了竹编的独特魅力。不同的技法表现出的图案效果很不一样,或密或疏、或重叠或交织,千变万化的组合形式透露出无穷的表现力。由竹子到竹编制品,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工序。它的基础编织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平面编织,如席、帘等。另一类是立体编织,如筐、篮、笼等,编织时先从底部起头,而后弯曲经条向上直立编织。以圆形的筐篮为例,起头时先把若干竹篾交叉呈放射状布局,作为经条。另取一根蔑竹按压一挑一或压一挑二的办法编入经中,一圈一圈地编进去,作为纬条。编好底部后,将经条弯曲直立,继续编入纬条,直至收口。

 

本期课程的主题是做一个竹编小铃铛。竹编小铃铛在古时江南地区是一种很普遍的竹编小物,各地叫法不同,编织技法也不相同。竹编小铃铛具有祈福与辟邪的功效,其造型也别有趣味,象征着团圆和完满。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现在穿汉服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也往往将其与汉服服饰相搭配,成为一种时尚的服饰配件。本期课程做的竹编小铃铛将采用菊底编、绞丝编、回篾技法等技法,需要精心编织,是自用与馈赠的佳品。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参与者了解竹编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学会竹编小铃铛的制作。通过制作竹编小铃铛,激发学习手工竹编的兴趣,在体验中获得手工制作的快乐,提高文化审美修养。

 

【课程内容】

1、讲述竹子的生长环境与生长特点

2、讲述竹编的发展历史

3、竹编铃铛制作技法、工具的介绍

4、讲解竹编铃铛的制作过程

5、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体验竹编铃铛手工制作

6、点评、合影

 

【授课老师】

竹芸工坊匠人

 


 

【制作过程】


 

【公教策划】雪润枝

【授课老师】竹芸工坊匠人 

【项目助理】林晶滢

【视觉设计】宋启明

【摄影记录】刘永戈、孙笛扬

【志愿支持】曾家豪、罗琳、章舒欣

【地  点】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

【主 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Email】PE-craftsmuseum@caa.edu.cn

 


请有意参加的小伙伴在文章末尾留言处报名,注明名字、年龄和联系电话。我们会按照报名顺序取前30名公众来参加。本期课程免费。制作工具需回收,成品可带走。

 


关于民艺馆展览更多信息,请关注民艺博物馆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责编|雪润枝

审校|金晓依

审定|杭  间  吴光荣